一千四百零七 这个国家叫做注辇国(1 / 2)

东汉末年枭雄志 御炎 1948 字 1个月前

就这个问题,思虑很久,郭珺最终还是得出了一个自己不太想要的结论。

对方人口如此之多,己方人口如此至少,除了允许汉人纳妾,给出相当优厚的福利鼓励生育之外,估计不得不从土著蛮夷之中接纳一部分成为自己这边的力量。

否则估计很难在这里站稳脚跟。

他毕竟不能依靠手里的钢刀和这一万兵马就把这数百万人全部杀光,那未免太凶残,太不人道了。

而且他也不能指望郭瑾会舍得给他送更多的人口过来,比如一百万之类的。

虽然说他做的事情本身就挺不人道的,但是作为一个接受了高等精英教育的人来说,搞这种事情本身也不是首选。

如此说来,接纳土著当中愿意合作的精英群体进入西蜀公国的政治体系内似乎是必然要走的道路。

如果对方愿意的话,郭珺觉得自己必须要允许这一现象的出现,不能拘泥于门户之见。

在肉眼可以看到的未来之中,郭珺知道就算自己再怎么放开纳妾,再怎么鼓励生育,终究也是有限的人口,若要做到快速扩张,打下一片足够生存的广大疆域,有些事情也不得不做。

但是,一边接纳,一边也要防着点。

毕竟他们不是本族人,没有共同的血脉文化传统,鬼知道他们所思所想是什么?

接纳对方的精英,但是也要有限的接纳,要利用他们间接控制下层的民众,然后自己出手,牢牢把持住当地的经济命脉,捏住他们的七寸。

然后还是要大搞同化才行,只有血脉相通的自己人才值得信任。

不过那都是未来的事情,眼下最重要的还是做生意,并且推销他们的精良武器、

王海波以客商的身份接触这个小国的人们,一开始倒没什么,但是等他靠着渡海而来的外国商人的身份一层一层接触到这个小国的上层统治阶级之后,他就稍微有些惊讶了。

过去他的活动范围很狭窄,不曾了解到在这个距离他有一段距离的北方土地上生存着这样一个拥有较为完善的文化和制度的国家。

有王,有臣,有将,有兵,有制度,有规范。

而且貌似对于他们的存在并没有那么的稀奇。

经过双方一番艰难的连比划带猜的、狗头翻译两头为难的交涉之后,王海波惊讶的得知,这个小国非常注重海外贸易,并且曾经也有海船通过海洋抵达国汉帝国的岭南地区。

当然,那条航路他们很久不走了,现在都在往更西边走,和那边来的客商交易,做生意赚钱,因为好几十年前开始东边的生意就不好做了,似乎兵荒马乱的。

所以他们的视野并不狭窄,也曾了解到很多外面的世界,甚至还知道他们的西边、跨过海洋的地方有一个大国存在。

那不就是罗马帝国吗?

王海波很是惊讶。

当他们确定王海波来自那个曾有过贸易往来的东方的古老国度之后,对他很友好,询问东方古国的国情和眼下的状况。

王海波表示战乱已经平息,古国恢复了和平,开始重新对外做生意,之后王海波出示了他所带来的礼物和商品。

见到丝绸茶叶瓷器铁锅等商品之后,小国的权贵们非常喜欢,更加欢迎他,给他提供了很优厚的待遇。

王海波甚至有点受宠若惊。

王海波并不清楚汉帝国和这个小国之间有过什么贸易往来,就知道这个小国在魏帝国为汉帝国修缮的史书里并未出场,那就足够了。

甚至他连这个小国的国名叫什么都不知道。

然后通过双方的进一步交流,王海波根据读音转换得知,这个国家叫做【注辇国】。

对方叫什么他不是很感兴趣,因为他知道这个国家迟早要被郭珺吞并,现在还活着主要是因为郭珺还没有准备好。

所以他忠实的执行自己的使命——向对方推销自己带来的商品。

注辇国对此表示很感兴趣,他们感受了一下丝绸的顺滑,品味了一下茶叶水的味道,感受了一下铁锅的用途和瓷器漆器的美妙之处,纷纷感觉【找回了曾经】。

他们曾经也和汉帝国有过贸易往来,只是失落了很久。

现在,还是熟悉的感觉,还是熟悉的味道。

他们纷纷表示可以尝试着购买一下,然后尝试一波互相贸易。

因为有过这样的传统,他们不觉得魏国人直接找过来是为了殖民和掠夺,对他们保持一定的善意。

王海波传递回了这样的消息之后,郭珺大喜过望。

他是没想到这个注辇国居然和汉帝国有过这样的过往。

这倒是方便行事了。

于是他决定组织一波更大规模的“商队”,携带各类商品去贸易,顺便带一波兵器,去对方那边推销,看看能不能推销出去。

他觉得十有八九是可以推销出去的。

只要对方看到自己这边的兵器和他们原本的【兵器】之间巨大的差异。

任何一个有着野心的政权实体都不介意让自己的武力变得更强。

而对方一旦得到了这种武器,会做出什么事情也就是显而易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