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创新(1 / 2)

超能作者 冠军猴 1399 字 1个月前

年老的师傅娴熟的进行表演,老师傅对徒弟们说道:“这么多年的手艺丢了可惜,我这手艺属于服务行业,哪有别人需要服务的时候,我不在的道理。经常表演就是想告诉大家,不管你来不来,我都在这里。哪怕有一天没有人需要我了,也许再坚持一两年吧。要不,等有一天干不动再说。”

老师傅的坚持令人敬佩,表演结束之后,老人累的昏倒了,方天行连忙过去扶起他,和几个徒弟一起把老师傅送回家。老师傅和徒弟们住在都市的偏僻角落,这里似乎是一处很普通的民房。

然而,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杂技团并不是如此。上个世纪人们的文化生活相对单一,杂技团的杂技演到哪里,哪里都是爆满,十分有人气。

甚至杂技开始转向出国演出,到了90年代后期,人们的文化生活不断丰富,杂技的吸引力逐渐减弱。加上十几年来我们提倡的都是大晚会的荟萃演出,舞台也没给杂技更多的展示机会,所以杂技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弱了。老师傅本来早已退休,可是放心不下,又再度重返舞台。

杂技的光辉在一点点黯淡,从老师傅的经历也能看出来。自从杂技团没落后,越来越多的老演员陆续离开,导致杂技团的节目质量下降,再加上资金不足,丧失了演出场地,流失了观众。

那个时期成为杂技团发展的一道坎。因为人员断层,那些新来的演员那个时候都纷纷挑起大梁,说实话,我们应该接受更多综合性的训练。

徒弟们告诉方天行,这里曾经是有名的杂技一条街,曾经在这里有着许多的耍杂技的人,最多的时候,这里一条街上有着二十多家杂技团,说起杂技,周围的人们自然会提起老师傅。

从刚会走路开始,老师傅就开始接触杂技。当初家长带他报名学相声,可是他觉得隔壁的杂技班更好玩,成天往那里跑,后来他就跟家长说自己要练杂技,死缠烂打一个多月,才走上了杂技的道路。

老师傅是这里最早做杂技的,也是现在最后一个还在做杂技的,因为太苦太累,现在很少有家长愿意让孩子来学杂技,已经许多年没有新人加入。

杂技是个脏累活,还是有一定危险的高空作业,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风吹日晒,都得不停的练习。这个行业需求量越来越小,挣钱越来越难,也没有多少人会这门手艺了,老师傅还是在坚守。

这时,老师傅突然醒过来,看到方天行,有些奇怪。他的两个徒弟告诉他,是方天行送他回来的。

老师傅有些感慨,和方天行说起他这些年做杂技的故事,来到院子里,老师傅着满墙的老照片陷入了回忆。

“杂技的语言是互通的,肢体的动作,幽默的精神,这都是国际上的通行证,是我们文化的标志。”老师傅这样感叹。

与同龄人相对开放的环境不同,杂技演员的生活圈子十分封闭:“十几年来的同学就是十几个天天一起练功、表演的同行,其他的社交机会很少。”

然而年轻的徒弟们,还是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线上线下的活动,结交了许多朋友。

“我在生活中,不太主动说自己的职业。”老师傅告诉方天行,许多人知道她是杂技演员之后,会问许多奇怪的问题,有时觉得很尴尬。

最让他难受的,是许多人通过文章或者视频了解杂技这项职业后,对他不是理解和欣赏,而是嘲讽与同情。

“别人知道我们的练功过程很辛苦,就把我们当异类来看。表演时,有观众发出啧啧啧的声响,这样的同情让几个徒弟很心寒。没有哪项艺术的训练是不辛苦的,我希望大家学会欣赏我们的表演,这是对我们辛苦付出的最好关怀。”老师傅感伤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