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1 / 2)

一品驸马爷 春溪笛晓 2082 字 2个月前

谢则安问:“殿下想好了?”

赵崇昭说:“想好了。”他看着百兽山的方向,“别人知道了这件事后肯定会骂我,谁因为这事儿骂我我都不会生气,做错了就该挨骂。”

赵昂总算有些高兴:“崇昭哥好样的!”

三人齐齐策马,往京城的方向骑行。

这时燕冲已领着西夏使团抵达京城,将他们安置在行馆中,独自去面见赵英。

第92章

御书房漫着药味。

燕冲入内时赵英正在喝药,等燕冲行了礼,赵英才把药碗搁下,站起来亲自扶起燕冲。

燕冲连忙说:“陛下您坐下吧!”

赵英说:“腾霄,你是觉得我连站一站的力气都没了?”

燕冲鼻头一酸。

虽然早知赵英身体差,却没想到一别数年,赵英如今竟要以药续命。

燕冲说:“陛下,燕冲幸不辱命,西疆守住了,西夏终有一日会重归朝廷所有!”

赵英说:“我知道你是有本领的。”他神色微顿,“我若不在了,腾霄,你多帮我看着崇昭。”

燕冲不知赵崇昭前几日的作为,只当赵英是多心了,宽慰道:“听说殿下这几年长进了不少,朝野都是夸殿下的声音。”

赵英说:“就是夸他的声音太多了,让他尾巴都翘起来了!”赵英将赵崇昭宠信谢曦的事告知燕冲。

燕冲听后眉头紧皱。

赵英说:“我怕我去了以后,没人能劝得住他。”

燕冲说:“陛下春秋鼎盛!”

赵英摇摇头说:“我的身体是什么情况我最清楚……我就是放心不下啊。”他看向燕冲,“三郎那小滑头要是肯认真起来的话,我倒可以安心一点。可他这家伙主意那么多,偏就不肯做正事。”

燕冲替谢则安说话:“我倒觉得三郎也做了不少正事,比如那个报纸就不错,把许多从军中回去的人都安置好了。”

赵英说:“只是他没个出身,日后难免会遭人非议。”

燕冲一愣。

他直言问道:“陛下您的意思是让三郎正正经经地参加科举?”

赵英说:“对。”他顿了顿,“不仅三郎,皇室宗亲、世家子弟想要入朝为官也得参加科举,不得靠祖荫入仕。科举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以文才取胜,过乡试、州试的人要在县中、州中任职数月,无法胜任者不允许参加次年春闱,这样才能保证取出来的是干才。”

燕冲说:“陛下英明。”他犹豫片刻,还是说道,“只是能完成这件事的人得有大魄力……”

宰相怎么看都不像是敢那么做的人。

赵英说:“我想让姚鼎言回来。”

燕冲心中一凛。

去年姚鼎言母亲去世,姚鼎言丁忧守孝,赵英这是要夺情起复!若是赵英真的有心一改科举之制,姚鼎言确实是最好的人选。

赵英向来是惜才的,姚鼎言此人野心虽大,却也魄力过人。早在赵英三召姚鼎言入馆阁时,燕冲就知道姚鼎言这把剑赵英迟早会用。

赵英身体每况愈下,每日殚精竭虑,想的恐怕都是如何给赵崇昭留一个更稳固的江山。

科举关乎朝廷将来的大势,牵一发则动全身,并不是那么好改的。而且抹掉了祖荫入仕这条路,明显会得罪许多人——尤其是世家!

姚鼎言前几年本就一力恢复汉时的推恩令——诸王除嫡长子可以继承大部分封地之外,其余子女也能从中拿到一部分土地,通过层层分封一步步将诸王封地分解,逐渐削弱诸王坐大的可能性。

姚鼎言因为力主恢复这个政策得罪了不少皇室宗亲,再和世家杠上,“仇家”恐怕会更多!

但燕冲有种预感,姚鼎言会答应。

燕冲见完赵英,没立刻回燕家,而是前往谢府。

谢则安回京后已听说燕冲回来了,正想着要不要去燕府拜访,就瞧见燕冲大步迈进来。

晏宁公主知他们许久没见,有许多话要说,所以叫人奉上茶酒后就去找谢小妹和赵昂。

谢则安上前重重地抱了燕冲一下,喜道:“燕大哥你总算回来了。”

燕冲说:“你小子长大了。”

燕冲去西边时,好友身死的消息刚刚传回来,他满心激愤,想的都是如何为好友报仇雪恨。用了五年多时间瓦解了西夏朝廷,燕冲心中却并没有多喜悦,回京路上想的都是来时与好友的灵柩在半路碰上后的悲痛。

国不强,这样的生离死别还会发生在更多人身上。

燕冲知道谢则安做很多事都往往都缘于一时兴起,权势这东西他其实始终没太放在心上。对于一个十六岁的少年而言,谢则安的才能远超于谢则安的年纪,这注定了许多人对谢则安有着不一样的期许。

燕冲一介武夫,赵英会和他说起科举变革的事情,无疑是想借他之口让谢则安有个心理准备。

也许赵英会让谢则安当这次科举变革的出头鸟。

燕冲心底复杂得很,谢则安却只有高兴。他亲自打开了酒坛的盖子倒满了石桌上的两个酒碗,很快地,醇厚的酒香在凉亭中漫开了,令人心旷神怡。

谢则安说:“这是金玉楼新酿的酒,燕大哥你尝尝。”

燕冲一口灌完了碗中的酒,只觉口感绵长,一点都不呛喉,喝着很顺。